《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正式發布新版高血壓防治指南有哪些更新重點?一起來看看!

新《指南》指出“不建議使用水銀血壓計”,推薦使用經過準確性驗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時,應相隔30~60秒重復測量,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2次讀數相差10mmHg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

《指南》中在影響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預后的危險因素中增加“心率增快”,并在 “相關心血管危險因素的處理”章節對應新增“心率控制”。
《指南》將高血壓患者心率增快的定義為靜息心率>80 次/分鐘。如果高血壓患者心率增快時,應及時排查誘因和原因。

新版《指南》在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章節中新增了關于睡眠的相關建議,高血壓患者應保持健康睡眠,改善睡眠障礙。

健康睡眠包括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健康睡眠與較低的高血壓風險相關,在高血壓患者中與較低的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病率相關。睡眠時間較短會增加高血壓發病風險,失眠與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相關。
《指南》建議所有吸煙者戒煙,盡量避免使用電子煙,以減少隱蔽性高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
正常高值血壓以及高血壓患者均應限制長期飲酒。

《指南》指出,所有高血壓患者均應采取各種措施,限制鈉鹽攝入量。腎功能良好者推薦選擇低鈉富鉀替代鹽。
《指南》明確,與普通鹽相比,低鈉富鉀鹽可以顯著降低血壓,減少腦卒中,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

《指南》強調,對于血壓控制良好的高血壓患者,推薦以有氧運動(散步、快走、慢跑、騎行、游泳等)為主、抗阻運動為輔的混合訓練,也建議同時結合呼吸訓練與柔韌性和拉伸訓練。

《指南》指出,清晨高血壓是靶器官損害和心血管風險的強預測因子,清晨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對風險增加。晨起測量血壓>135/85毫米汞柱,則為清晨高血壓。
《指南》推薦使用真正長效、每日1次服藥能夠控制24小時血壓的藥物,避免因治療方案選擇不當導致清晨血壓控制不佳。

對于正常高血壓需要藥物治療的患者以及1級高血壓患者可以考慮應用具有平肝潛陽等作用的中成藥,以改善高血壓相關癥狀,并起到一定的輔助降壓作用,也可以作為常用降壓藥的聯合用藥。

▶誤區1:血壓正常就停藥
血壓在停藥后,會再次升高,而間歇用藥更易引起血壓波動,對心臟、大腦、腎臟等器官的損害愈發嚴重。
目前,醫學界尚未找到根治高血壓的良方,因此高血壓患者通常需要終生服用降壓藥。
▶誤區2:血壓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除高血壓危象外,降壓治療應緩慢進行,使血壓在4~12周達標。降壓速度過快,反而可能使已經適應長期高灌注壓的高血壓患者因為不適應而出現頭暈,引發對降壓治療的懷疑。
如果血壓降得太低,會導致大腦血流灌注不足,甚至誘發腦卒中。因此,降壓治療不能過急、過度。
▶誤區3:沒有癥狀就沒有問題
血壓升高會導致頭痛、頭暈、頭脹等不適癥狀,但有些患者高血壓病程長,身體已經耐受不適,因此可能并沒有什么感覺。
需要強調的是,沒有不適不代表升高的血壓對身體沒有危害,等到發生了心肌梗死、腦梗死、腦溢血等并發癥的時候已然為時已晚。
最后,建議大家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適量運動,遵醫囑長期用藥,定期監測血壓,不憑感覺換藥、停藥,不私自調整劑量,最終實現科學平穩降壓。

更多精彩內容,可進入唐威云藥界:https://tangweiyunyao.100doc.com.cn。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內容若有不實或侵權之處,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