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泳的時候,要保證心率處于120-140之間(視年齡、體質而定),持續時間大于20分鐘就可以了,如果僅僅是在戲水,那你泡上再長的時間,效果也沒有。另外,游的時間別太長,長時間在水里泡,對于皮膚的傷害很大,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游泳為什么要戴泳帽?
1、提高游泳安全性:游泳館的救生員會分清游泳帽,會注意哪個人是否會游泳禍不會游泳,如果都不戴泳帽就不好區分,假設帶紅色泳帽中有一個人是初學者,在邊道,救生員就根據顏色的管理(世界最先進的管理方法---顏色的管理)始終盯緊這個紅色的泳帽的。
2、提高個人/游泳池的衛生:游泳帽可以保護頭發,減少池水對頭發損傷。同時,戴泳帽會減少毛發、皮質的脫落,使游泳池更加衛生。
3、減少游泳阻力:因為毛發的阻力較大,而女生多數為長發,阻力更加大,戴泳帽能有效改善之。
4、其他功能:冬泳時防寒的功效,作為集體游泳時的團隊標識等等。

2
游泳后馬上吃東西好嗎
游泳的時候不能馬上吃東西。
游泳后血液大量流向了四肢軀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較少,導致從供應腸胃到消化吸收食物的血液不充足,馬上吃東西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腸胃道疾病。

3
游泳姿勢
常見游泳姿勢一般分為爬泳、蛙泳、蝶泳和仰泳。爬泳速度最快,蛙泳姿勢比較優美,蝶泳爆發力最強,仰泳最省體力。
自由泳
澳大利亞人韋利士于1850年使用了一種雙手在水面前移的泳姿,這可算是自由泳的雛型。及后英國泳手約翰特拉真于1873年采用了一種用胸泳腿再配合雙手交替前爬的泳式,后來澳大利亞人李察卡爾又根據特拉真及亞歷韋咸的泳式,創造了一種‘淺打水’的踢腿方法。自此之后,腿的踢法就只有少許的變化。自由泳的完整配合有多種形式。一般常見的是每劃水2次,打水6次,呼吸1次。
蛙泳
是一種模仿青蛙游泳動作的一種游泳姿勢。蛙泳時,游泳者可以方便觀察前方是否有障礙物,避免撞上障礙物。18世紀中期,在歐洲,蛙泳被稱為“青蛙泳”。由于蛙泳的速度比較慢,在20世紀初期的自由泳比賽中(不規定姿勢的自由游泳),蛙泳不如其它姿勢快,使得蛙泳技術受到排擠。隨后國際泳聯規定了泳姿,蛙泳技術才得以發展。
仰泳
早期的仰泳只是仰浮在水面上,然后再用胸泳的踢腿推進。1900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有泳員使用手部在水面上過頭前移的泳式,踩踏式的踢腿方式,則要到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才開始出現。
蝶泳
蝶泳的劃手方法是由德國泳手ErichRademacher首次在1926年的胸泳比賽中使用,當時,他仍使用胸泳的踢腿方式。195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后,國際業余游泳聯會(FINA)決定將此泳式與胸泳分開,因而增加了蝶泳,而且泳員更可以采用海豚式的踢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