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比身體疾病有時候會更嚴重,恐懼癥發作時往往伴有顯著的植物神經癥狀。當事人極力回避所害怕的處境,恐懼反應與引起恐懼的對象極不相稱,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過分的、不應該的或不合理的,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社交恐懼癥如何自我治療?
1、不否定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盡力了,不成功也沒關系。
3、不回憶不愉快的過去,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沒有什么比現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對待別人,助人為快樂之本,在幫助他人時能忘卻自己的煩惱,同時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存在。
5、找個傾訴對象,有煩惱是一定要說出來的,找個可信賴的人說出自己的煩惱�?赡芩藷o法幫你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你發泄一下。
6、每天給自己10分鐘的思考,不斷總結自己才能夠不斷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讓不斷過往的人流在眼前經過,試圖給人們以微笑。

2
導致社交恐懼癥的五大因素
1、完美主義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社交恐懼癥患者總是時刻有著一些關于自己與他人的負面想法,這些想法往往是自動出現的,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貶低自我的。
2、高度警覺性
因為社交恐懼癥患者極端重視他人的評價,所以對他人身上預示不滿的跡象和可能會讓別人有不好印象的表現都非常警覺。
3、錯誤思維
社交恐懼癥患者具有夸大負性信息的認知特點,而歪曲了的認知狀態,必然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削弱他們正確的思維能力,導致其判斷的準確性下降,對歪曲的事實信以為真,進而行為失當,反應過度。
4、性格原因
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現問題,害怕和人交往,擔心和人交往別人會看出自己的某些缺點,從而導致回避社會。不愿意和人交往。
5、家庭原因
從小性格受到壓抑,家長屬于圈養孩子,讓孩子長期接觸不到外界,長期處于被逼迫狀態,慢慢走向心理扭曲,或者是父母沒有教會他們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遷過于頻繁。

3
如何預防社交恐懼癥
1、舉止應盡量隨和
不要過分注意自己的舉止。正常的社交活動,并不帶有什么神秘的色彩,只不過是社會間人與人的交往與應酬。因此過分注意自己社交中的言談舉止是多余的,隨和、大方、自然、平時怎么說、怎么做,社交中也如此,時間長了,社交就習慣了。
2、克服害怕心理
社交恐懼癥主要是由一種“怕”心理引起,如怕見陌生人、怕難為情、怕表現自我等。這種病癥是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形成的,因此防治就需要在長期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逐步培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有意識地多接觸周圍的人和事。
3、去掉自卑,增強自信
從心理上去掉自卑感。若帶著消極的心理,常常會使自己不愿多說話。另外要增強自信,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自信就是自我接納的程度。一個能完全接納自己的人是非常自信的,反之則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