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前可能會打雷。從民俗角度,驚蟄前響雷與天氣有所連接的說法也得到印證。民俗專家介紹:“諺語從總結農事、生活觀察而來,凝聚民間智慧,如果我們去對照會發現很準。除此之外,民間還有"雷響驚蟄前,42日不見天”、驚蟄未到響雷霆。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驚蟄到來后會發生什么變化?
在驚蟄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在13℃左右,跟雨水節氣相比,升高了3℃以上。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

2
24個節氣什么時候會打雷
24節氣中一般是驚蟄會開始打雷。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故稱驚蟄。這個節氣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這個節氣打雷是比較多的。“八月十五住雷聲。”
陰歷八月十五交白露,天氣漸漸轉涼,露水日益加大,至此,一般就不再打雷了。打雷的時間也不是絕對的,南方氣溫高,打雷開始時間早,結束時間晚,持續時間長。北方則相反。

3
驚蟄過后多久才暖和
按照節氣過了驚蟄再有40天才算真正暖和起來。
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自然節令的反映。北方有“二月二反凍河”和“過了清明冷十天”的說法,驚蟄正是過了二月二以后,這個時候的氣溫忽冷忽熱,早晚冷,中午熱的時候,只有過了清明,氣溫就升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