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樂器,歷史非常悠久,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了,原本是古代北部地區一個少數民族的樂器,后來才開始流行了。就算是不了解二胡的人,想必也聽說過二泉映月、良宵等名曲,你知道中國二胡十大名曲有哪些嗎?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二胡十大名曲排名吧!
二胡十大名曲排名
10、光明行,9、三寶佛,8、病中吟,7、流波曲,6、月夜,5、寒春風曲,4、空山鳥語,3、聽松,2、良宵,1、二泉映月。
10、光明行

器樂曲《光明行》是劉天華于1931年春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是一首振奮人心的進行曲。樂曲氣勢恢宏,旋律明快堅定,節奏富于彈性。劉天華創作此曲時曾說:“因外國人都謂我國音樂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證其誤”用主和弦的分解進行構成的號角式音調,在樂曲中占主導的地位。作者在這首樂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強的五度關系的轉調,調性明亮,音區的遞換也極富色彩,全曲謳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們所追求的光明。
歌曲《光明行》是2014年由詞作家潘月劍、吳志輝與作曲家孟慶云聯手創作,王麗達演唱的歌唱黨的主旋律音樂電視作品。2015年7月1日在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首播。
9、三寶佛

二胡曲三寶佛的資料在網上并不多見,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在廣東地區非常流行,其實這是廣東音樂中一支流傳久遠的民間傳統曲目。之后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初被粵樂家用粵胡收錄制作成了唱片,此后又經劉天華先生聽寫記譜傳給后人,現在我們聽到的大多是經蔣風之先生整理的二胡獨奏版本。
8、病中吟

《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劉天華(1895-1932)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于1915年開始構思旋律,1918年完成,1930年發表。《病中吟》原名《胡適》,因與教育家、文學家胡適同名,遂改為《安適》。《安適》的意思是作者在貧困、失業的逆境中感到走投無路,就是“我講到何處去”,但是使人誤解為“安逸而舒適”,所以最后定名為《病中吟》。《病中吟》并非生病之意,而是作者心中苦悶如病,不知何去何從。《病中吟》與《除夜小唱》、《空山鳥語》于1993年獲中華民族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
7、流波曲

流波曲這首二胡曲的創作人孫文明先生,他是一個盲藝人,生活在黑暗的舊社會中,根據自身的真實寫照創作出了這首曲子。他過著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所以這首曲子中表達出的是一首感人的敘事詩。這首二胡曲被學術界公認為是我國民間二胡曲中的優秀作品,被列為二胡十大名曲之一。
6、月夜

二胡曲月夜也是劉天華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繼病中吟之后劉先生所作的第二首曲子,當時正處于“五四”運動期間,五四所倡導的民主、科學的新思潮都對他有過深刻的影響。這首曲子就是想盡最大的可能創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但是在這寧靜背后隱藏著思緒萬千,這是一個理想抱負的知識分子的內心矛盾的寫照。
5、寒春風曲

《寒春風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阿炳(華彥鈞)創作的二胡獨奏曲。曲子通過對初春寒風的描繪,表達了被壓迫者的沉重哀嘆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表現了作者苦難坎坷抗爭的一生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4、空山鳥語

二胡曲空山鳥語也是劉天華先生的作品,初稿和最后定稿時間,整整隔了10年,曲名取自王維的《鹿寨》的兩句詩中,描繪了深山幽谷,百鳥嚶啼的優美意境,是一首極富形象性的作品。是一首非常具有中國傳統音樂特色的曲子,在1993年的時候還獲得了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
3、聽松

二胡曲聽松,別名聽宋,創作人是阿炳先生,有人稱曾在抗日戰爭時期,聽到阿炳演奏過這首曲子,但是具體時間不詳。通過松濤借物詠懷,在贊頌民族英雄岳飛軍威的同時,傾注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堅定自信的意志,整首曲子剛勁有力,氣魄豪邁,被列為二胡十大名曲第三名。
2、良宵

二胡曲良宵是劉天華先生即興創作的曲子,可以說是先生的創作生涯中用時最短的樂曲,當時是在1928年除夕的時候,看見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靈感噴涌,邊拉邊記,整首曲子象生動描繪了作者與友人歡敘守歲、共度良宵的愉悅心情。
1、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風靡全國。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曾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