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荒涼,但是遼闊的沙漠展示了大自然另類的美感,天地相連的黃沙像奔騰的海浪,狂野的風暴、炎炎烈日都是沙漠的力量......帶著崇敬的心情,我給大家介紹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可是你知道這些景點的排名嗎?很多好玩的旅游景點都在哪里?想要找到答案,還是跟著360常識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不同風情-帶您欣賞中國最美五大沙漠旅游景點排行:
1、巴丹吉林沙漠
2、塔克拉瑪干沙漠
3、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4、鳴沙山
5、沙坡頭
第一:巴丹吉林沙漠

世界四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在最近《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等單位組織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名列我國沙漠家族第一名。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阿拉善右旗北部,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巴丹吉林沙漠高聳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測的鳴沙、靜謐的湖泊、濕地、晨鐘暮鼓的百年古剎,構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獨特的迷人景觀。巴丹吉林廟是著名的藏傳佛教寺廟之一,因其深藏于巴丹吉林沙漠之中,所以給世人平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近年來旅客、探險者紛至沓來。
巴丹吉林沙漠海拔1200米-1700米,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相對高度在200米-500米,是中國乃至世界最高沙山所在地,也是世界唯一高大沙山群分布密集的沙漠。這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達113個。有專家經過分析發現,形成湖泊和沙漠交織的原因是距巴丹吉林沙漠500公里處的祁連山雪水通過地層深處的斷層進入了沙漠形成眾多湖泊。
第二: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維吾爾語意"進去出不來的地方",人們通常稱它為"死亡之海"。它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余公里,南北寬約400多公里,總面積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誘惑力的一個。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陸性氣候,風沙強烈,溫度變化大,全年降水少。這兒風沙活動頻繁,沙丘形態奇特,最高達二百五十公尺。最奇妙的是兩座紅白分明的沙丘,名圣墓山。山頂經風蝕而形成"大蘑菇"。由于地殼的升降運動,紅砂巖和白石膏構成的沉積巖露出地面,形成紅白鮮明的景觀。沙漠四周,沿葉爾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車爾臣河兩岸,生長發育著密集的胡楊林和樹柳灌木,形成"沙海綠島"。特別是縱貫沙漠的和闐河兩岸,長生蘆葦、胡楊等多種沙生野草,構成沙漠中的"綠色走廊","走廊"內流水潺潺,綠洲相連。林帶中住著野兔、小鳥等動物,亦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點生機�?疾爝發現沙漠中地下水儲存量豐富,且利于開發。有水就有生命,科學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區論"。
浩翰沙漠中,迄今發現的古城遺址無數,尼雅遺址曾出土東漢時期的印花棉布和刺繡。塔克拉瑪干沙漠,系暖溫帶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溫度達67.2℃,晝夜溫差達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底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風沙日,大風風速每秒達300米。由于整個沙漠受西北和南北兩個盛行風向的交叉影響,風沙活動十分頻繁而劇烈,流動沙丘占80%以上。據測算底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動約20米,近一千年來,整個沙漠向南伸延了約100公里。絲路古道南道的精絕、小宛、戎盧、圩彌、渠樂、樓蘭等古代城鎮和許多村落都被流沙所湮沒。
第三: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于北緯44°15′~46°50′,東經84°50′~91°20′。是中國第二大沙漠�,敿{斯河以東及烏倫古河以南地區,位于準噶爾盆地的中央,面積4.88萬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由4片沙漠組成,西部為索布古爾布格萊沙漠,東部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為德佐索騰艾里松沙漠,其北為闊布北-阿克庫姆沙漠。準噶爾盆地屬溫帶干旱荒漠。年降水量70~150毫米,沙漠內部絕大部分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其面積占整個沙漠面積97%,形成中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固定沙丘上植被覆蓋度40~50%,半固定沙丘達15~25%,為優良的冬季牧場,沙漠內植物種類較豐富,可達百余種。植物區系成分處于中亞向亞洲中部荒漠的過渡。沙漠的西部和中部以中亞荒漠植被區系的種類占優勢,廣泛分布以白梭梭、梭梭、苦艾蒿、白蒿、蛇麻黃、囊果苔草和多種短命植物等;沙漠西緣有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護區,為中國唯一以保護荒漠植被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面積上千公頃。
墾區農牧場呈帶狀分布在沙漠南緣。綠洲與沙漠犬牙交錯,形成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一邊是胡楊、梭梭、黃羊,古老的自然生態;一邊是機耕、電井、噴灌,現代的綠洲文明。一邊是沙丘綿延、萬籟俱寂,生命罕至;一邊是綠波萬頃,歡歌笑語,生機盎然。
生命與死亡競爭,綠浪與黃沙交織,現代與原始并存,是觀光考察自然生態與人工生態的理想之地。有寸草不生、一望無際的沙海黃浪,有梭梭成林,紅柳盛開的綠島風光;有千變萬化的海市蜃樓幻景,有千奇百怪的風蝕地貌造型;有風和日麗、黃羊漫游、蒼鷹低旋的靜謐畫面,有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昏天黑地的驚險場景。中午黃沙燙手,可以暖熟雞蛋;夜晚寒氣逼人像是進入冬天。沙漠探險,可從東道海子繼續北上,沿古駝道橫穿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腹地,直抵阿勒泰。茫茫大漠綠洲不僅有各種奇觀異景,而且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古“絲綢之路”文化遺跡。
第四:鳴沙山

天地奇響,自然妙音鳴沙山,位于甘肅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鳴沙山北麓,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鳴沙山、沙峰起伏,處于騰格里沙漠邊緣,與寧夏中衛縣的沙坡頭、內蒙古達拉特旗的響沙灣和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的巴里坤鎮同為我國四大鳴沙山之一。是“郭煌八景”之一,景名“沙嶺晴鳴”。
所謂鳴沙,并非自鳴,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產生鳴響,是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有人將譽為“天地間的奇響,自然中美妙的樂章�!碑斈銖纳綆p順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如同一幅一幅錦緞張掛沙坡,若金色群龍飛騰,鳴聲隨之而起,初如絲竹管弦,繼若鐘磬和鳴,進而金鼓齊,轟鳴不絕于耳。自古以來,由于不明鳴沙的原因,產生過不少動人的傳說。相傳,這里原本水草豐茂,有位漢代將軍率軍西征,一夜遭敵軍偷襲,正當兩廝殺難解難分之際,大風驟起,刮起溫天黃沙,把兩軍人馬全都埋入沙中,從此就有了鳴沙山。至今猶在沙鳴則是兩將士的廝殺之聲。據《沙州圖經》載:鳴沙山“流動無定,俄然深谷為陵,高巖為谷,峰危似削,孤煙如畫,夕疑無地�!边@段文字描述鳴沙山形狀多變,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山體高達數十米,東西綿亙40多公里,南北縱橫20公里,海拔1650米,宛如兩條沙臂張伸圍護著鳴沙山麓的月牙泉。到了現代,對此進行了科學的探究和推測,觀點較多,主要有三說:第一種為靜電發聲說。認為鳴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風力的推動下向下流瀉,含有石英晶體的沙粒互相摩擦產生靜電。靜電放電即發出聲響,響聲匯集,聲大如雷。第二種為摩擦發聲說。認為天氣炎熱時,沙粒特別干燥而且溫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發出爆烈聲,眾聲匯合一起便轟轟隆隆而鳴。第三種為共鳴放大說。沙山群峰之間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鳴箱。流抄下瀉時發出的摩擦聲或放電聲引起共振,經過共鳴箱的共鳴作用,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響聲。
第五:沙坡頭

沙坡頭位于寧夏中衛縣,是一處景觀獨特的游覽區。沙坡頭曾以治沙成果而聞名。包蘭鐵路在中衛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風沙最猛烈,為了保證鐵路暢通,從50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鐵路兩側巨網般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專家慕名前來考察。沙坡頭現已建成一個有著獨特的景觀、頗具特色的游覽區。
從銀川市驅車南行150公里,在茫茫沙海之中,一片人造綠洲豁然展現在你眼前。這里藍天白云,沙黃水秀,春季鮮花盛開,夏秋瓜果飄香,一年四季游人絡繹不絕。騎上駱駝翻越一道道沙梁讓你領略沙漠各項奇異的景致;搭乘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黃河中順流而下,那種驚心動魄的感受,會給每一位游客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里,當你爬上高高的沙丘,然后隨著流沙順勢下滑的時候,巨大的轟鳴聲震徹耳鼓--這就是享譽天下的沙坡鳴鐘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