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人日常都喜歡做一些養生療法來進行身體保健,拔罐是常見的一種中醫身體護理方式,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下面,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1
拔罐出水是濕氣排出來了嗎?
拔罐之所以會出水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因為拔罐的溫度太高,導致局部皮膚溫度過高而出現出水的情況,建議在拔罐的時候稍微降低一下溫度,而且留罐時間過長的話也同樣會容易導致出水的情況,建議可以稍微縮短一下留罐的時間。
二是因為個體的差異,如果患者的皮膚比較薄嫩,或者體內濕氣、寒氣過重的話也同樣有可能會導致出水的情況。
如果是從感染的角度來看的話,拔罐出水泡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背部時常暴露在空氣中,與衣物相連,容易使起泡部位受到細菌等微生物的感染,出現破裂、有黃色濃稠物的情況。

2
拔罐掉罐是怎么回事
1、拔罐方法不正確
拔罐有一套專用的手法,這樣才能使罐子準確地緊密貼合在相應的部位,如果拔罐操作手法不準確的話,就會使罐內進入較多的空氣,在拔罐的過程中罐子就會很容易脫落了,而且如果人體的脂肪太少的話,也會容易出現掉罐的情況。
2、火罐大小不合適
對于不同地方的部位來說,所用的火罐大小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部位越大的地方就要用口徑越大的罐子,如果在小部位用大口徑罐子的話,罐子就會出現不密封的狀態,就會很容易掉落了。

3
多久拔罐一次合適
拔罐時間根據罐大小,負壓大小及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通常夏季留罐時間在10分鐘左右,時間該較短些,冬季可在15-20分鐘內,拔罐次數也不宜過多,一周最多兩次,避免過于頻繁,拔火罐不宜洗澡,以免受寒,刺激受傷皮膚,皮膚感染,建議平時可適當拔火罐,注意休息,加強營養,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如有不適,及時醫院就診。